close

易經的由來

 

 《易經》自古以來被稱為群經之首,中國哲學的本源,也有人認為它是中國經

 

書中最高深的一部學問,因為易經裡面的內容包羅萬象,無所不容,達到高深莫測地步,因此,有人稱之為天書。

 

事實上,《易經》真的有這麼難懂嗎

 

有人說,《易經》的易字就是蜥蜴的象形文字,易字頭上的日字,就有如蜥蜴的頭,而下面的勿字,就有如蜥蜴的身體和四肢,而蜥蜴就是我們俗稱的四腳蛇,這種爬蟲類,平時靜静的棲息在樹上,不仔細觀察,是不容易發現牠們的蹤跡. 因為他們善於運用自身的保護色,隨著氣候的變化,選擇停留在不同的樹上. 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,必須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,來配合周圍環境的變化.

 

又有人說,《易經》的易字是上面的日字和下面的勿字結合而成. 日就是指太陽,太陽所發出的光和熱,是萬物成長不可或缺的元素. 也就是說,只有在太陽的光和熱之下,萬物才能生生不息,沒有了太陽的光和熱,萬物是不可能繁衍和茁壯的.

 

也有人說,《易經》是一部最容易懂的經書,因為它非常直接的將宇宙的真理和大自然的現象,既簡單又明確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不然,它為什麼謂稱為《易經》.

 

但是根據史學家考據《易經》的起源,是冰河期以前的人類所遺留的文化殘跡. 東漢班固所著《白虎通德論》上說「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,民但知其母,不知其父. 飢即求食,飽即棄餘,茹毛飲血,而衣皮葦。於是伏羲仰觀象於天,俯察法於地,因夫婦,正五行,始定人道,畫八卦以治天下,治下伏而化之,故謂之伏羲氏.」 經由伏羲氏,不斷創造發揚. 用最簡單的陰陽符號,來說明宇宙萬物及人類進化的法則. 此種法則,謂之自然法則,由簡而繁,又化繁為簡,自無象而觀有象,自現象而觀變象,由一象而測萬象,又自萬象而統於一象,自一象而返歸於無象. 絜静精微,只能意會,難以言明.

而《易經》在創作上,東漢班固曾說過:「易道深矣,人更三聖,世歷三古.所謂的三聖三古,是指上古的伏羲氏,距今約六千七百年,中古的周文王,距今約三千二百年,近古指的是孔子,距今亦有二千五百年. 其實何止三聖,易經的思想體系是經由一代代聖賢所累積的智慧結晶,也是中華文化的根源.《易經》的思想不僅僅討論到唯心、唯物等論述,更貫通形而上、形而下,涵蓋了孫子兵法所謂的道、天、地、將、法等策略並融合了現代管理知識與智慧,那就是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的哲理。 

arrow
arrow

    古柏論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