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太極的陰與陽

 

大約在北宋年間,出現了道教太極圖。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,形成一半白一半黑,白者像陽,黑者像陰,白中又有一個黑點,黑中又有一個白點,表示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。分開的兩半,酷似兩條魚,所以俗稱陰陽魚

 



太極圖

 

我們就藉著太極圖上的陰與陽,嘗試把抽象的意念具體化,並用文字加以敘述。陽是用來描述事物的道理及其相互間的關係,並且是以動態的方式去解釋自然現象的發生、發展和變化規律。所以,陰陽的概念具有下列的特質 :

 

一、互為對立制約

 

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有著相互對立的陰、陽兩個面相。這兩個面相互相抑制,並相互約束,以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,並追求進化。例如,溫熱可以驅散寒涼,而寒涼則可降低溫熱。若沒有足夠的熱力,則會變得非常寒冷。但是太熱或太涼, 都是不適當的,好像, 我們社會的治安問題,有好人則必有壞人,有犯罪者,則必有執法者。,犯法的機能﹝陽﹞與執法的機能﹝陰﹞經常處於相互制約的平衡狀態。

 

二、互為比較及互相為用

 

陰與陽兩者均不能獨立存在,亦不能獨立脫離與另一方的關係。陰陽雙方均需依靠另一方作為其定義及存在的依據,這關係便是所謂「互為比較」的關係。例如,如果我們不知道甚麼是醜陋,我們便不能知道甚麼是美麗;如果我們不知道甚麼是低,也就無法知道甚麼是高。陰與陽必須基於相對的比較才能做量化分析。從哲學的角度看,陰陽相互「創造」了對方,並不斷地促進對方,這就是「互相為用」的關係。 西方心理學大師容格(Carl G. Jung)曾經提到在人類集體潛意識當中, 男人體質中潛藏著女人特質(Anima), 而女人體質中則潛藏著男人特質(Animus),即可說明陰陽互相為用的關係。

三、相互循環,並維持著平衡

透過相互對立制約,陰陽維持著平衡狀態。但這平衡不是靜止和絕對的,而是維持於一定的範圍或限度之內作調整和變化。某些時候,陰長而陽消。其他時候,則陽長而陰消。四季的變化正好展示了這個概念,從冬至春,春至夏,氣候從寒冷逐漸轉暖變熱,這是陰消而陽長的過程。從夏至秋,秋至冬,氣候則由炎熱逐漸轉涼變寒,而這是陽銷而陰長的過程。從量化的觀點而言,陽的比例與陰的比例會相等,而陰陽就是以這種消長的方式維持著平衡狀態。

 

四、物極必反

當陰或陽其中一方走向極端時,會轉變其方向並轉化為另一方的性質,這便是「物極必反」的現象,這突然的轉變通常發生於極端的情況下。例如,當夏季經過最炎熱的一天後,天氣便不再變熱而反為轉涼了;同樣地,當冬季經過最寒冷的一天後,天氣亦會不再變冷而反為轉暖。在軍事作戰策略上,有所謂「軍以戰為主,戰以勝為先」,要贏得戰爭,就必須懂得「圍城必缺」的策略,因為把敵人圍死了,敵人只有拼死一戰一途,別無選项,所以, 古代大將,大多懂的易經中陰陽之道,故意給敵人一條退路,反而更容易打勝戰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古柏論命 的頭像
    古柏論命

    古柏論命,KUPO Psychic advisor,Fortune teller,I Ching Oracle

    古柏論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